第(3/3)页 村民们那一个后悔,急需亡羊补牢。 村长冷哼一声:“当初喊你们来报名,个个都以为要你们的命一样。迟了,现在哪里还能使用鸟粪肥料。官府已经清清楚楚明白地告诉我们什么时候,怎么样施肥。错过了,哪里还能补救。” 其实村长也不知道能不能补救,但看到村民懊悔的样子就特别爽,特别地想骂多几句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。 村民乙又又又跳出来说道:“大伯说的对。秧苗都插了,哪里还能补回来。我看,你们还是等夏耕再使用吧。今年地里可会少收不少粮食啰。” 村民忍无可忍无须再忍,一拳又一拳地朝着村民乙打去。 村民乙抱头鼠窜,连连求饶。 村长挥一挥手,皱着眉头说:“莫吵了,都回去。明日都在家待着,莫要出来惊扰到知县大人。” 瞪了瞪窜来窜去的小牙子和小妹子说道:“特别是小孩子,更要管住他们。万一打扰到知县老爷,被问罪,可不要怪我没提醒。” 村长都这么说了,村民只好讪讪地回家了。 临走前依旧一步三回头地看向祠堂,试图把知县老爷看出一朵花来。 沈家祠堂不算大,简简单单的三间“毛坯风”的屋子。 唯一说道上优点的就是够大够宽敞,足够孙山一行人临时住宿。 孙山看了看祠堂的牌位,尊重地鞠了鞠躬,道了一声“打扰了”。 仔细看了看牌位,得知这个沈溪村历史还蛮久,可惜没出啥功名之人。 要是有,早就在祠堂上高高挂起匾额了。 桂哥儿得意地说:“山哥,我们孙家村的祠堂挂了两块匾额,都是你贡献的。嘿嘿,我们孙家村比沈溪村出息多了。” 孙黑炭笑哈哈地说:“那是,咱们孙家村可是挂了漳州府第一块进士匾额,整个漳州府的村子都比不上。” 这话显然略夸张。漳州府在前朝是有进士,而孙山则是现朝的第一进士。 说到功名,孙大力满脸笑容:“我们孙家村是漳州府第一村,一般的村子哪里比的上。幸好有老爷在,我们的日子才越过越好。” 第(3/3)页